大梅沙论坛/论坛观点/第1届大梅沙论坛 | 陈志武:消费金融和民间金融必须是十三五重点

第1届大梅沙论坛 | 陈志武:消费金融和民间金融必须是十三五重点

作者:陈志武 来源:大梅沙论坛 时间:2014-11-20
我首先强调一下,我跟前面三位(编注:指张五常、李小加、郑新立)讲的风格都会不太一样,所以大家不要让我使你最后要打瞌睡。第一是我没办法像张教授那样天马行空,我讲的会冷静多了。第二是没办法跟小加总裁那样子给大家带来实际的沪港通,把原来买不到的股票以后可以买到。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使有了沪港通我也不一定那么巧的去买A股的股票,当然那个是另外一个话题了。第三是我也没办法像郑主任(郑新立)那样有这样官方的经历。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我可能换一种完全不同的讲法。我讲的话题大致背景是这样子,就前不久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那个主题就是“十三五期间哪些金融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后来一想,民间金融这个话题谈了那么多,但是推了半天还是没有推出来,同时消费金融是非常的缺乏。


关于民间金融这个话题,我想还是以刚才郑主任谈到的他的第二点、第三点,就是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认知误区还是太多,当然我首先要强调一点,就是我非常认同刚才郑主任讲到的很多其他的建议和结论。但是有一点他讲到了一个给农民红包的那个问题。像我这样的人我就经常会想,到底是要农民去感谢政府给他们送了红包,还是政府应该感谢农民这么多年把本来属于他们的土地给了政府用了这么多年,哪怕是土地使用权,本来是可以自由买卖的,让他们不能自由买卖。而现在让他们可以做抵押、可以做买卖,这到底是送给他们红包呢,还是还给了农民本来50年代之前就有的。因为这方面我们在讨论政策话题的时候,我想可能稍微不注意我们说法上面就会偏一些。我说的意思是什么呢?假如说我今天把你打一拳,然后我又给你送医院去治疗,给你付钱。治完了之后,我也会想你应该感谢我,因为我帮你付钱,送你到医院把你治好了。你又会说我怎么要感谢你,当初不是你打了我一拳,才受到了伤害。所以有的时候很多改革就是这样子,今天有的改革表面看的话,这个是政府给我们这么多的恩赐,给我们这个自由、那个权利,其实退一步想一想,如果回到清朝的时期,清朝时候很多的限制都没有,民国时期也没有。现在我们有这么多限制,本来也不应该有,但是把这些限制放弃掉以后,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到底谁该感谢谁,这是我们应该想的问题。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回到三中全会的决议上面。我想以这个题目来作为切入点。就是因为去年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很多同仁(包括吴敬琏老师)都很激动。因为三中全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改革的信号和预期。但是坦率讲,三中全会的这些决议,尽管当初包括《中国经济周刊》当时说的“让农民捧上金饭碗”,通过这些改革让农村建设用地价值一下子达到130万亿元。当然也许本来可以有这么高,但这只是财富,没办法资本化之前,那些对农民的约束还照样存在。可能我们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年多以前推出的决议,到现在我们看看实际的效果,实际做到的很少很少,为什么雷声大真正的雨没有下多少。当然这里面有体制的原因,我今天就不说了,因为刚才郑主任谈的非常多,非常详细、非常好,我今天更多的是想从认知上面、观念上面来跟大家做一些交流。所以我更多的想就下面这两个以往的认知和看法来谈。


第一,认为土地的自由流转、抵押,最终会导致土地往少数人手里面过度集中、导致更多的不平等。就是我们原来认为的旧社会都是因为土地的自由买卖抵押,最后让地主拥有的地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土地越来越少。


第二,到现在为止我知道陈锡文主任是坚持了很多年,总觉得他是农民最好的利益保护者,认为土地是农民生老病残的最终保障。要是让土地可以抵押、自由买卖了,最后让很多人无家可归,也没有饭碗。


针对这两个话题,我想给大家看一组研究,这个研究也可以是历史性的,也可以是离我们比较近的。这些研究我想给大家介绍以后,希望让我们看到土地的自由买卖、抵押、流转,实际上并不必然导致土地的集中,关键的还是要看民间金融,包括保险,还有社会保障,是不是在农村也不仅仅存在,可以合法的存在,而且也可以合法的发展,这是更关键的一个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或者是市场安排。


我这里重点想介绍一下,有一位教授Mead Cain(音),他1981年的时候发表了一篇论文,他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多,也有用中国的、用日本的,还有其他国家的,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讲其他的,重点就讲Cain教授对印度的农村和孟加拉国的农村做的比较研究。他总的结论大致上是这样的:印度的农民从二战以后一直到1979、1980年左右,每次在受到灾害冲击的时候,实际上印度农民被迫卖地的现象很少。主要的原因我待会再说。所以这样一来印度农村的土地分配结构,二战以后并没有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并没有因为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土地分配明显的越来越集中。我们要记住这个关键词,就是“自然灾害”。灾害冲击是很关键的,因为不管是中国,因为我对清朝的两百多年的土地买卖、借贷,还有期限买卖的研究已做了好多年,最后发现灾害事件冲击不只是让中国社会,也是让印度社会、孟加拉国社会被迫找活路的时候。以往找活路的办法之一就是把地给卖了。第二个办法是把老婆、孩子卖掉,尤其是老婆越漂亮的话更有可能被卖掉,因为流动性比较好,市场需求比较大。越不漂亮的话,反而是这样的老婆不太会被卖掉的,没办法。但是相比而言,孟加拉国的情况正好相反,每次灾害冲击以后,孟加拉国的很多农民就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唯一的一条活路就是把地给卖了。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出现的情况是,孟加拉国每次灾害以后土地往少数人手里集中,在印度并没有出现这个现象。


这个表里面数据很多(见PPT),我就不花时间讲。具体来讲,从五六十年代一直到80年,孟加拉国自耕农民也好,小农有65%的家庭,大概是有土地流失,有地被卖掉了;中等收入水平的自耕农有55%,即一半以上也是在自然灾害以后,从50年代到80年,二十几年里面被迫把地卖掉的。那相比而言,印度农村失地农民,小农里面只有15%,中农里面在这二十几年期间也只有15%的中等收入自耕农失去土地。这个更进一步说明我前面说到的,50年代到80年二十几年期间两个国家的农民经历很不一样的。


如果你喜欢用吉尼指数来衡量土地分配结构的话,那么大致上在50年代的时候,印度农村土地分配吉尼指数是0.76,到了80年土地分配吉尼指数下降到0.62。所以印度要按吉尼指数来衡量土地分配结构变化情况的话,也说明了我们前面讲到的印度土地分配越来越分散,而不是越来越集中。相比之下,孟加拉国在50年代的时候,农村的土地分配吉尼指数是0.6,比印度更分散一些;但是到了80年上升到了0.69,就变得越来越往少数手里面集中。问题是孟加拉国的农村跟印度的农村为什么有这种完全不一样的经历?因为在很多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方面这两个国家是非常接近的,当然印度本身多样化的程度很高。结果Cain教授发现,最大的决定性原因之一就是,印度农村在60年代、70年代的时候开始,不仅仅民间金融可以合法的经营发展,而且正规金融,包括灾害保险等等还有其他方面的保险比较早的时候就在印度农村越来越广泛的存在。所以这样一来,在自然灾害冲击之下,印度的农民不至于被逼的要靠卖地来求得活路,而是利用金融工具的支持。因为我教金融这么多年,研究这个话题这么多年,金融工具,尤其借贷、保险,它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让你把短期的收入冲击,面对活下去挑战的时候这个压力,通过分期付款,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平滑平摊到今天遭受一些、明天遭受一些、后天遭受一些,这样一来让我们有路子可以活下去,这样的话你心爱的土地不一定非得要被迫卖掉。但是孟加拉国的农民没这么幸运,尤其有一点孟加拉国的农村跟中国一样的,女人是不可以继承土地产权的,妻子、女儿是不能继承土地的,只有父系这一条线才可以继承土地。在孟加拉国不仅仅女人不可以直接的继承土地,而且如果丈夫死掉了,儿子又没有长大的话,女人不可以去种田的。这样一来逼得孟加拉国农村农民家庭,在丈夫死后必须要把地卖掉。这些老的规矩是我们以前看到的土地越来越往少数人集中很重要的一些原因。所以不只是土地是不是可以自由买卖才造成土地往少数人手里集中,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或者是文化、道德伦理的规范,都在中间起很大的作用。但是总的来讲,Cain教授的研究告诉我们,民间金融是不是很发达,是不是可以有,是不是可以合法的发展,到最后还是得解决土地是不是往少数人手里面集中,解决农村“生老病残”方面起到更关键的作用,而不是土地自由买卖权的本身。


第二个我想讲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就是民间金融,包括高利贷对社会稳定,对暴力事件、偷盗事件是不是很频繁也会起很关键的作用。我是以芝加哥大学一个教授Morse(音)做的很有意思的一个研究来作为例子。他研究的对象是在美国十五个州到今天还是严格禁止高利贷,尤其是像领薪日贷款(payday loan),我知道在英国最近这方面的立法也比较多。payday loan是什么概念呢?假如说,张三……这个背景跟我们原来中国讲到的青黄不接,春天的时候要借钱的人特别多,因为那个时候正好青黄不接的时候,面对生存的挑战,到了秋收的时候可以去还。当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不再做农民了,而进入工薪阶层,不管是到富士康打工,还是到香港联交所去打工,你是每个月到月底才能拿到工资,万一张三这个月过了一半就没钱了,那怎么办?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很实际的青黄不接的问题。大致上我们可以看到张三可以有四种不同的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去银行借钱,大家可以想象,就是经常想要靠借钱来渡过月末领薪挑战的人,银行是不愿意借钱给他的;第二种选择是找亲戚朋友,这个路可以用一两次,用多了是不行的,我们都知道我们最怕什么样的亲戚朋友,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跟你借钱。所以这样的张三很快就没有几个朋友了,当然这也说明为什么我的朋友还比较多,包括小加,到现在我还没有跟你借过钱;第三种选择是找高利贷公司,它的年化利率可能是50%,甚至400%-500%,因为这种领薪日贷款是很短期的,一般只有五天到半个月左右。我们做金融的人都知道,你借给他50美元,或者100美元,你需要花的时间去了解他的背景,填表格,办材料,也需要花上一两个小时,那这样一来的话,对不起,我必须得把我的时间成本给弄回来。所以把这些时间和申请费用,划到他借贷的金额上面,你会发现年华利率到了400%-500%,这绝对的是高利贷。但是如果高利贷的这个路也堵死了,那张三怎么办,他毕竟还是想要活下去,本来他想要做好人,靠高利贷让他渡过这个难关,或者是找亲戚朋友渡过难关,或者找银行渡过难关,但是这些路都不通,那怎么办呢?那就抢银行,或者是去打破别人的窗户,到别人家里面去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这一页上面写简单的数学模型(见PPT),可以看出来金融是不是很发达,有和没有最终对社会人们暴力倾向性会起根本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到最后如果没有这些金融工具,你想要做好人也没办法的。


那么这个上面讲到的逻辑是不是能得到现实社会人的经历的支持呢,所以Morse教授就在他的一篇很有影响的论文里面讲到,对加利福尼亚州1763个社区做了一个很详细的研究,就是想看一看从1996年到2002年的七年里面,在这些加州不同的社区,受到自然灾害冲击的时候,受到风险事件冲击的时候,允许“领薪日贷款”这种高利贷存在的社区和不允许“领薪日贷款”存在的社区,偷盗率、抢银行、酗酒的发生率、心肌梗塞发生率等等有没有明显的差别。当然大家可以想到,他的研究肯定是发现有很大的差别,否则的话我不会专门来讲他这个研究的。结果他发现,自然灾害冲击以后,住房按揭贷款的破产率平均来讲会上升72%,但是在那些允许高利贷存在的那些社区住房按揭贷款破产率上升幅度大概只有一半,只有36%。而且允许“领薪日贷款”服务的这些社区,偷盗率在自然灾害冲击以后也会上升,但是会比那些不允许高利贷存在的这些社区,在偷盗发案率方面要少增加30%左右。当然这里面在座年轻的同学不知道,因为你们的父母把这些挑战先帮你们解决完了,但是我们这些有老婆、有孩子的人都知道,一旦有自然灾害,或者发生天灾人祸的时候,不仅仅家庭关系,也包括夫妻关系有时候也会面对这样的挑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融工具可以让更多的夫妻可以生活得更恩爱,可以更平和,不至于吵架或者是大打起来。这个研究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从这些方面看到为什么金融市场不只是在帮助中国的企业解决融资的问题,实际上对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生活的福祉、福利都会有非常实质性的影响。


最后我想讲的是,未来在“十三五”期间金融结构必须调整,从过多的侧重企业金融与投资金融,更多的转向消费金融。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大家稍微思考一下的话,回味一下的话,我们以前一听到哪个领导讲要发展经济,要加强经济发展,我们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又要增加投资了。接着进一步思考一下的话,更多的是想又要增加更多的产能。因为就像刚才郑主任说到的一样,原来的中国社会物资短缺历来都是常态。所以以前总是在物资非常短缺的社会状态里面,确实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要增加生产能力,把产能要推上去。但是今天我们在中国面对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是几乎所有行业都面对产能过剩的挑战。正因为我们原来把发展等同于投资,等同于产能的扩张,所以在我们谈到金融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者,像在这样的论坛上面就讲为什么要发展金融呢,尤其跟大领导们讲的时候,为什么要发展金融,你必须得从帮助企业融资的这个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这个金融很重要,那个金融市场很重要。以前听不到有太多的人说我们之所以要发展金融是为了让老百姓解决好他们面对的风险和跨期的收入配置的需要。所以这就不太奇怪,以前一谈到金融就是企业金融和投资金融。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就觉得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我们学经济,研究经济、研究市场,我们大致上想像一下,如果整个经济体,这个市场的两面,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消费者,如果金融的发展都只用来帮助解决生产者融资的需要,跨期收入价值配置的需要,忽视掉消费者这一端的金融的需要的话,那会出现什么局面呢?就是这个国家的经济体里面的生产者的,企业的生产产能潜力都给挖掘出来,但是消费的需求潜力因为的不到金融的支持,就会严重的不足。所以这样一来的话,供给大于需求的这个局面就必然会是一个常态性的结果。从09年开始,24个主要的工业行业里面,21个已经是产能严重过剩。


我前面讲到金融结构太畸形是什么意思呢?到今年第一季度末的时候,全国住房按揭贷款大概是10.3万亿人民币,不到中国GDP的20%,实际上大概是16%左右这样一个水平;只占银行业120多万亿金融资产的9%。如果把教育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信贷等都加在一起的话,也就是多了几千亿的规模。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加在一起中国的金融资源给个人和家庭提供的支持不到GDP的20%。那么相比之下,美国家庭负债总额是12万亿美元,住房按揭贷款大概是14.5万亿美元,就相当于GDP的100%。所以从这个里面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局面呢?美国在家庭金融,消费金融这方面的支持,占了美国金融资产百分比跟中国正好是倒过来的,是换一个位置。当然这也决定了美国的经济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是82%左右,民间消费占GDP71%,中国的民间消费占GDP大概是36%左右的水平,第三产业刚才郑主任给大家讲了一些数字,我就不多重复了。所以中国的第三产业得不到太多金融支持,潜力得不到发挥。


所以我们第一是要在观念上改变一下,不要把所有金融发展的必要性都跟帮助企业,帮助更多的生产者,帮助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联系上,我们不能忽视掉另一端,就是消费者这一端。因为消费者这一端如果不改变的话,最后就很难做到。


我的结论,过去关于土地流转的讨论,太片面、只看到自由买卖或抵押带来的后果,而没有看到只要有民间金融、社会保障,土地自由买卖本身不是问题。所以我们要把讨论的范围拓展一点。最后我的结论就是民间金融可以推动社会稳定,谢谢大家!


(本文为现场速记稿,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