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沙论坛/论坛观点/第2届大梅沙论坛 | 樊纲:现在的萧条期是两次经济过热的后遗症

第2届大梅沙论坛 | 樊纲:现在的萧条期是两次经济过热的后遗症

作者: 来源: 时间:2015-11-17

樊纲:非常荣幸参加“第二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这次的主题是“新常态和制度创新”,我想我们需要正确、积极的理解新常态的概念。

新常态是指我们要更加注重创新、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效率、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等等。我们不能把现在的通货紧缩当做常态,如果说新常态再比起旧常态,我们不能把过去14%的过热增长、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作为老常态。因此,我们要用一种多方面的视角来看待现在的经济状况。

中国经济的基本问题是产能过剩、通货紧缩,我们连续44个月生产者价格指数是为负的,上一次90年代的时候是31个月。还有债务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就是非常典型的经济周期过程当中低迷时期的情况。低迷是怎么造成的呢?是因为前面发生了过热。还有很多政策性的问题,所以今天我想讲一个主题,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着什么问题、怎么样吸取教训,这是第一,第二怎么看待现在低迷时期的调整过程。

第一,我们现在能够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1.谨防过热,现在的问题都是前几年两次经济过热的后遗症,04年—07年是一次,后来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们刺激一下经济,然后09年—2010年又一轮过热,两次过热叠加在一起,程度比90年代初还严重。90年代初一次过热之后我们进行了调整,也是产能过剩、通货紧缩、企业倒闭。

90年代8年的时间,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调整,一直到2002年都有通货紧缩。这些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永远以为我们是处于10%以上的高增长上。14%的那种高增长一定会产生经济过热,然后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

防过热,防的不是过热的那点事,防的是现在这点事,那时候大家都不理会,那时候日子过得好,高兴啊。大家都反对宏观调控抑制过热。第一个问题充分认识经济过热的恶果,我们现在很多的问题不是应该有的正常增长的结果,不是正常状态,是过去那个10%以上的过热增长导致的后遗症,中国的正常的增长潜在的增长率从来不在10%,世界上各种研究小组算来算去我们中国的正常的增长是79%,有一个十年是89%,有一个十年是78%,我们现在是7%左右。我们可不能把过去的高增长当做常态,说现在不到14%了,比14%低了因此叫中低增长了,不是那回事。

2.宏观政策是有时效性的。宏观政策基本的作用是逆周期调解。经济过热的时候我要采取抑制的政策,经济冷的时候我要采取稳定的政策、托住的政策。但是经济波动的情况是不断变化,你要随着这个变化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政策。

我们这次的教训是20092010年产生了一轮过热,但是2010年美国第一个及时地退出了刺激政策,而我们09年采取了世界上最大的刺激政策,20104月份以住房限购为标志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性的政策,这是对的。当时准备金率提到20%、利率提到3%,在全世界利率热的情况下提到3%这是对的。但是四五年过去了我们过热消失了处在相对过冷的通货紧缩情况下,继续实行这些政策就过时了。应该及时退出紧缩的政策,现在的教训是退出慢了一点,导致我们现在的经济过冷。按照正常的情况40几个月的通货紧缩说明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低于潜在增长速度的。

3.政府政策是要起作用,是要有宏观政策的。在过热的时候,中国总的来讲政府还是抑制的,过去我们的宏观调控的概念在许多企业家的心目中就是不让干这个不让干那个,那个时候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政策怎么执行,制定什么样的政策需要思考,靠市场的杠杆还是靠行政的手段是值得思考的。

但是紧急情况下,动用一些行政的手段也是必要的。经济过冷了,政府该做的事情也要理直气壮去做,而且要努力做到位,过热的时候及时退出抑制行为。过冷的时候,当其他经济主体都不投资的时候,政府也不必羞羞答答地觉得自己投资就不好。那时候我们这么大的储蓄,企业不投资,房地产商也不投资,这时候政府的投资就应该多一点,来补充不足的需求。

我们现在的问题有点羞羞答答,因为大家都在批评,说政府不该投资,应该换一种需求,都在说这些话。但是另一方面最近确实有一个问题,就是政府不作为,自己的钱都不花了,自己的项目都不投了,政府的储蓄大幅度增长。20122014年,政府新增储蓄相当于GDP3%4%,这些要都花出去,0.3%0.4%GDP增长总应该是有的吧。连社会项目都不做了,该做的一些事情都不做了,这里面就反映出我们现在存在的各种的问题,这些是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但是这是历史的教训。

我们90年代经历了一次波动,我们04年开始到现在十年当中又经历了一轮波动,我们应该汲取一点教训。 但是现在我们正在进行调整,过热之后我们现在属于萧条期、低迷时期,正在进行调整。现在大家都在抱怨,现在的情况不好、经济不好,但是我在这儿是想讲充分认识调整时期的积极作用。

第一个作用,优胜劣汰正在发生。经济过热的时候没人被淘汰,谁都有碗饭吃,现在大量的过剩产能和过剩企业都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到了现在开始真正的各个产业都在整合了,过去的一些效率比较低下的这些企业淘汰了。现在我们有很多的机制,有些机制抵制这种淘汰是现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包括一些地方的企业,地方政府为了GDP等等,支撑了一些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给补贴等等。抵制这种淘汰过程,我们应该积极促进这种淘汰。政府这时候的作用是托底,社会政策托底,使产业优化的进程能够尽快发生。

第二个作用,在低迷时期大家终于对提高效率、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产品的质量等,有更加、更多的重视,经济过热的时候鱼目混杂、泥沙俱下,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因为价格下降了,因为企业不景气,我们要更加关注成本、更加关注效率。

前面两个加起来,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而且会有很积极的成果,我记得0102年的时候,上一轮这个调整到了尾声的时候,当时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通货还在紧缩,价格还在下降,但是企业的利润开始增长,因为利润增长企业的投资开始增长。那个时候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有效降价》,那个降价是因为成本下降,不等于利润不增长,不等于你效率不提高,不等于你投资会下降,这就是调整的结果,我们要积极促进这种调整、促进这种效率的提高。

第三个作用,现在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专业化的作用,以前过热的时候听到的声音都是“多元化”,干这个干那个什么都能挣钱。现在要提高效率了,要提高质量了,大家发现还得走专业化的道路。一个产业里面一定有这样的企业,他们现在正处在兼并别人的地位上,而那些东张西望的企业,多元化那些企业,现在正处在被别人兼并的位置上。这个过程使大家认识到,我们做企业还是要走专业化的道路,我们才能跟世界竞争,我们才能有世界的品牌等等。

第四个作用,就是结构真正在调整,14%增长时候的结构,后来2010年的时候10%以上的结构,那一定是投资过多,房地产泡沫。而现在那些东西正在逐步弱化,一些新的产业在增长,人们的需求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加上我们的收入水平也到了一定的程度。今年第一次服务业超过GDP50%,消费品现在增长仍然比较正常,对消费相关的各种产业现在恢复得都比较快一点。

应该说他有长期的历史性的结构调整,也有周期性,在周期过去以后、过热过去以后结构的调整。老有人说现在不可能有过去那么多需求了,是不可能有了,那是不可能有支撑14%的需求了,我们现在支撑7%8%的需求还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今后几年仍然有保证的这些需求。

最后一点跟我们的主题相关,到了不景气的时候,大家创新意识反倒比较强,过去的老路走不通了,大家更多想创新了,加上体制改革。我今天没有讲体制改革的问题,我们的创新热潮一大部分也是改革,改革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注册制、自贸区等等,使得我们现在企业、个人等等都更多地想创新了。想靠一个大国企生存的过热期间的那种情况,现在大家逐步看到市场是波动的不是都有保障的,我们需要更多的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这些问题。

现在低迷时期反倒可能是创新增长的过程,而这种创新加上体制改革,为下一轮的经济增长,下一轮不发生过热了,下一轮的经济打下新的基础。包括前面说的优胜劣汰、提高效率、专业化、创新,为下一轮的经济打下好的基础。

从长期来看,如果我们的潜力能够充分发挥,如果我们做正确的事情把这些潜力都发挥出来,中国经济再有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正常的高增长,现在是7%左右,以后是6%,再往后是5%,仍然是可能的,我们应该保有充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