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鹏改革创新奖/媒体报道/互联网时代参与型政府公共治理的罗湖模式

互联网时代参与型政府公共治理的罗湖模式

作者: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5-11-18

改革内容


罗湖多元协同共治的模式,其核心是“依托社区融合媒体平台,党政社群社区高效共治”。主要做法如下:

一、 以融合媒体为基础,扩大传播覆盖面。以“家园网”为核心的罗湖社区全媒体平台,形成了各类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互相补充。借助全方位的传媒覆盖,不仅形成了完善的政务公开网络,同时构建了对罗湖信息发布的权威,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实信息甚至谣言的产生与流传。

二、以政社组织为引领,推动社区融合度。 依托“家园网”,凝聚培养了一批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意见代表,孵化培育了一批网络互动型社会组织;“家园网”依托这些代表和社会组织,将线上交流发展到线下活动开展,将陌生网民变成了生活中真实可感的人,将每个社区成功转变为充满人文关怀的“熟人社会”。社会组织既形成了对政府职能的有效补充,又发动更多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情感认同和社区融合。

三、以议事平台为载体,提高居民自治力。政府网络沟通平台的建设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制度化的表达渠道,而且保障了对居民诉求的有效回应,激发了民众参与公共事务和居民自治的热情;加上社区居民议事制度的不断健全,收集民意,将民间声音纳入制度内环境,重要问题直接纳入议事范畴,形成了政府与民众的双向沟通,实现了政府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


改革创新点

罗湖模式不是简单地提供公共资源与公共服务,或是公民政治参与热情倒逼下的被动反应,而是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主动通过对论坛、微博、微信、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充分利用,构建了区内公共议事平台和舆情反馈平台,形成了民意反馈的有效与长效机制。

首先,区别于其他政务网站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罗湖模式对媒体的使用强调平等、公开的互动模式。罗湖区通过“家园网”和各社区子网络的构建,打通了基层治理中各个主体的沟通渠道,在开放式的对话平台上形成了“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互动循环,政府的着力点是将对立转变成对话,不再以一个主导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发挥引导作用,在构建有序、客观、理性氛围的基础上,作为与民众、社会组织等同样平等的参与者,共同投入到基层治理的实践中。    

其次,区别于封闭式的政府与公民个体的单独沟通,罗湖模式强调政府的回应性及在政府回应过程中其他公民的参与性,进而对同类问题的解决与预防起到引导作用。由于民众的诉求常常具有相似性,反映问题的背后也常常具有相同的处理逻辑,因此,在“家园网”的多元互动过程中,单个问题的反映往往引发出“滚雪球”的效果:一个居民的要求可能引起多个居民的附和,一个小问题的提出牵连出一连串问题的暴露,而这种“滚雪球”的效果,实际上促进了罗湖区政府回应体系的构建。

最后,罗湖模式并非政府的单向输出,而强调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当前,政府有效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及公平配置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基层政府转变治理思路、吸纳不同主体的平等参与已成为必然趋势。罗湖区对“家园网”的成功运用极大加强了政民互动,与此同时也培育出了一批社会组织和具有主人翁意识的公民,充分发挥社区型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经常性互动,多元主体逐步达成共识、共治、共享,并最终走向共赢。通过与全国范围内较具代表性的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对比,罗湖模式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的新思路,走出了自己别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改革成效

从公共治理角度而言,罗湖模式至少取得了以下三个层面的效果:

一是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整合力明显提升。罗湖模式通过“家园网”建立了一整套表达民意、通过制度吸纳民意的措施,对于加强公民政治参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常态化的“网上群众路线”有效地维护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辖区内的群众诉求,随时都可通过一站式舆情处置平台由“小区—社区—街道—  区”四级协同解决,不断强化了民众对基层党委政府公信力的认同。

三是理顺了党委、政府、民众、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政府通过社区全媒体平台,实现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媒体主动帮助政府疏导舆论,化解危机。这些力量互相交织于社区治理中,推动了政府工作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