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鹏改革创新奖/媒体报道/试点社区基金会,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试点社区基金会,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作者: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5-11-19

项目内容

2014年3月,光明新区在辖区5个社区成立全国首批社区基金会以来,共募集资金近3000万元,出台《社区基金会管理办法》等7项管理制度,建立了银行第三方托管、项目民主决策等5项机制,资助开展社区公益服务项目30余个,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近5000人(次),惠及社区群众近1万多人。一年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运作。试点初期,新区根据现行国家《基金会管理条例》制定了《社区基金会培育发展工作暂行办法》,保证社区基金会操作程序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运行。 二是选取典型社区试点培育。试点启动后,新区对社区基金会培育发展的总体目标、运作模式及行动策略进行了三年战略规划。经过反复研究,选定了3种类型5个社区作为首批试点。 三是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动员企业精英、热心公益居民参与社区基金会,理事会治理结构注重多元包容。5家基金会理事会分别由捐赠人、发起人、居民代表、专业人士等5-11人组成,通过推荐会议协商产生;监事由居委会主任担任。社区基金会实行项目化运作,项目实施须经过“广泛收集项目-建立项目遴选库-基金会秘书处初选-征求社区综合党委意见-居民议事会审议-理事会决策-第三方社会组织实施-第三方评估”等流程,并全程通过“社区家园网”等网络平台公示,接受公众监督。整个过程既体现党的领导、居委会主导,又充分体现群众意愿。 四是汇集各方智慧,把握试点方向。试点过程中,新区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对试点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向民政部咨询,民政部相关司局和政研中心予以全程悉心指导。组建专家智囊团,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实地指导、培养人才等方式为试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改革创新点

(一)在制度机制方面作出的变革创新:我们结合社区治理实际需求,制定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7个制度文件,建立了理事会依据章程治理、银行第三方托管、第三方评估等5项机制,在资金募集、项目运作、资金监管、第三方评估、捐赠人服务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制度体系。新区以培育发展社区基金会、助推社区治理创新为改革目的,在政府扶持和培育发展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新区财政每年安排9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社区基金会发展,资助社区基金会开展社区公益服务项目。 (二)在运作模式方面取得的创新意义: 1、构建了参与社区治理体系的新平台。社区基金会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使许多社会问题在社区层面以慈善、公益、自治、互助的方式解决,缓冲各种社会矛盾。同时,社区基金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项目运作中发扬民主、广泛协商,在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新体系中,发挥了积极的补充促进作用。截至目前,5家社区基金会组织吸引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社区事务和服务近5000人次。 2、打造了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新载体。社区基金会可以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职能,整合政府不同部门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为社区获得最大效益。目前,新区已梳理出可交由社区基金会承接的就业帮扶、扶老助残等社会职能38项,既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也激发了社会活力。 3、建立了开展社区公益服务的新路径。社区基金会可以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多元化的社区服务项目,对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及时回应与满足,真正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应”。 4、扩大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渠道。社区基金会可以满足社区弱势群体福利需求、实施社区救助和社区照顾,成为社会保障体系在社区的重要补充。目前,5家社区基金会已设立了针对辖区弱势群体的救助资金近百万元,惠及300余名社区困难居民。 5、探索了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方向。深圳的慈善事业长期以来走在全国前列,人均捐赠额全国第一,但主要是“输出型慈善”,本地居民较少受益,影响公益慈善事业在本地的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社区基金会“来自于社会,用之于社区”,让捐赠人自主决定善款的使用,让社区居民切身感受慈善的存在,促进深圳公益慈善工作由“输出型”向“输出和内需并重”型转变。新区5家社区基金会成立后,用于本地的慈善资源比例由原来的13.8%提升到了39%,探索了公益慈善发展新方向。 6、助推了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的新发展。社区基金会通过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项目,为社会组织开展社区公益服务开拓了资金渠道,成为保障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改革成效

一是成为“三社联动”的纽带。社区基金会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资助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开展公益项目,为社会组织和社工发展“开源”,改变了社会组织发展过度依赖政府扶持“一条腿走路”的现状,推动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和社会工作者的成长。另一方面,社区基金会筹集各类资源,针对社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主动对接,实施项目解决问题,实现了自发、主动的“三社联动”。 二是传播了社区公益慈善理念。社区基金会在项目设计中注重对居民公益意识和公益习惯的培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使公益慈善成为社区居民无处不在的社会自觉行为。 三是激发了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基金会在项目运作中发扬民主、广泛协商,广泛动员社区成员以自治、互助的方式解决社区问题,激发了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改变了以往社区建设政府唱“独角戏”的现状,焕发了基层自治的活力。 四是惠及了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社区基金会根植于社区,接地气,响应快,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精准回应,满足了他们的福利需求,弥补了政府普惠、“漫灌”式服务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