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一国两制”与大湾区系列之八:取消检查 打破限制 让大湾区人员自由流动

“一国两制”与大湾区系列之八:取消检查 打破限制 让大湾区人员自由流动

作者:张思平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7-12-28


编者按


本报告全文13万字,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从制度、体制、机制、管理和政策创新的角度,研究大湾区未来的方向、功能和前景,探讨如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优势,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提出建设性、长远性、方向性意见和建议,供国家有关方面参考。


我们将连续十天推出本报告的精编内容,今天推出的是第八篇:实现人员的自由进出和社会政策的全面衔接,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共同体和居民生活圈(上)》。


实现人员的自由进出和社会政策的全面衔接

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共同体和居民生活圈(上)


实现湾区内人的自由流动和社会政策的衔接一致,是建设国际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实现大湾区内货物、资金、自由流动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大湾区被分为三个相对封闭的地区,人口流动仍然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港澳与珠三角九城市社会政策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相互独立、封闭运行。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大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未来大湾区进一步改革开放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建设世界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景来看,未来在实现大湾区内货物、资金自由流动的过程中,应借鉴欧盟的模式,在“一国”的范围内实行大湾区内居民自由进出、自由流动,并在“两制”的框架内,在货物自由流动形成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政策的有效衔接、协调和一致,形成大湾区社会共同体和居民自由方便的生活圈。


欧盟自1991年成立至今,已成为影响全球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它的“内部无边界”概念,使得各成员国之间的跨界行走不再受到诸多限制。


由于人口的自由流动和社会政策涉及就业、居住、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众多复杂的方面和问题,大湾区内各地区之间的富裕程度、收入差别、公共服务的水平等又相差很大,因此,大湾区社会共同体的形成不仅涉及不同的社会体制和社会政策,而且涉及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群体的利益格局的调整。


为此,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共同体和居民生活圈形成过程中,应在尊重各城市的实际利益和政策差别,保留各地基本社会政策的前提下,由珠三角九城市向港澳主动开放到港澳对大湾区内其他城市逐步开放,进行体制机制和政策的衔接,实现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具体来说,主要是:


01取消港澳居民进入大湾区的出入境检查,放开大湾区居民进入港澳的限制


首先,取消港澳居民进入大湾区珠三角九城市的出入境检查,拆除港澳与大湾区内地之间设立的铁丝网,确保港澳居民自由进出大湾区内珠三角各个城市。


随着大湾区内港澳与其他城市之间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每天近百万人次往返于港澳与广东各城市,但由于国家长期以来对港澳居民仍然以境外居民对待,有着严格的出入境管理,虽然近年来相关手续不断简化,但仍然是阻碍港澳居民在大湾区正常活动的一道屏障,占用了国家和港澳政府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耗费了港澳居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为此,在大湾区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当取消港澳居民进入珠三角的出入境检查,使港澳居民自由、便利地在大湾区内工作、生活,形成湾区“无边界”的生活圈。



其次,取消港澳地区车辆进入大湾区珠三角九城市的数量限制和车辆检查,使港澳居民的车辆自由出入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同时放宽大湾区其他城市车辆进入港澳的限制。


目前,大湾区内各个城市沿用了几十年来严格限制小汽车双向进入的管制措施,对粤港“两地车牌”的数量上由广东省公安部门严格控制、严格审批,在出入境口岸进行严格的检查,给港澳居民同内地的交往带来极大的不便,浪费了大量的口岸设施、土地资源以及人力、财力,甚至滋生了特权滥用和腐败现象。


因此,放开、放宽大湾区内汽车自由通行的限制,应该是大势所趋。


再次,逐步放开大湾区珠三角九城市居民进入港澳地区的限制。


相对于内地对香港、澳门居民政策的开放度和日益简化的出入境管理手续,国家对包括珠三角九城市居民在内的内地居民进入香港、澳门的限制放松的步伐小很多。


虽然2003年后逐步放开了内地赴香港自由行,并对深圳的户籍居民赴香港也逐步实行更为宽松的政策,但随后因香港的要求,又收紧了对深圳户籍居民赴港的数量限制。


因此,在取消大湾区内对港澳居民的出入境管理的同时,也应该逐步放开湾区内珠三角九城市居民赴港澳的自由进出,最终真正实现湾区内“无边界”“无隔离”的自由进出的良好局面。


中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自2014年9月15日起全面启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


最后,逐步放开在香港的外国人进入大湾区珠三角九城市的限制。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湾区,应该向世界各国居民开放,简化外国人进入大湾区的手续。


在取消了港澳地区居民进入大湾区出入境管理后,现有的出入境管理对外国居民进入大湾区应简化手续,包括对从香港进入大湾区的外国人,实行一地两检或一地一检。


从长远来看,对外国人出入境管理设施可移至大湾区与内地接壤的有关口岸,使整个大湾区变成类似目前香港、澳门那样外国人自由进出的自由港。


02放开大湾区内居民购房、居住的限制,取消珠三角就城市的户籍管理


居住、迁徙自由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人员的自由进入、自由流动,通过户籍改革,保障居民居住、迁徙自由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由于受“一国两制”和户籍制度的影响,湾区内港澳和珠三角九城市之间的居民定居、迁徙自由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为此,珠三角九城市应该放开对香港、澳门居民购房的限制,实行与本城市户籍人员同等国民待遇。并逐步放开大湾区内珠三角九城市去香港购房、定居的限制,以利于香港缓和人才和劳动力短缺状况,改善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的进程。


同时,从公共服务均等化入手,加快大湾区珠三角九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城市居民合理流动、居住、迁徙的障碍,实行真正意义上居住证的制度,以居住证最后替代户籍的各项功能。


通过以上各项对居住、购房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居民最终实现自由居住、自由迁徙创造条件。


中国内地仍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03借鉴推广香港医疗服务体系和卫生安全标准,提高大湾区医疗服务和食品卫生安全水平


虽然香港医疗卫生体制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但总的说来,香港的医疗服务体系和食品卫生安全体系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地区之一。


相比之下,大湾区珠三角九城市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医疗服务水平和食品卫生状况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困扰普通群众的“大山”,食品卫生安全状况不尽如人意。


为此,在未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共同体和生活圈中,应当学习、借鉴推广香港成功的经验,高度重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食品卫生安全水平。


首先,借鉴香港医疗卫生体制,发挥政府在卫生医疗服务中的主体作用,解决好大湾区珠三角九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大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香港政府每年医疗卫生费用支出达500亿元港币,占政府财政支出的17%,为居民提供了高质量、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体系。


香港公立医院为主、私立医院为辅,其中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占90%以上,覆盖全体香港居民,公平方便,收费低,服务水平高。有关部门对所有公立医院实行统一管理,做到了资源共享、成本节约,医疗卫生行业管理水平高,双向就诊体系健全,医疗服务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整个系统。


香港的医疗卫生体制虽然也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但总体上讲应该是未来大湾区珠三角九城市的改革方向。


珠三角九城市要摒弃政府投入缺位、主要靠医院“以医养医”“以药养医”的盈利化的发展模式,不要完全照搬国家有关部门和内地其他地方医疗改革模式,以香港为参照系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加大政府投入,走出一条大湾区自己的医疗卫生发展模式。


在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全民健康水平,使大湾区居民人均寿命都能接近和达到香港的水平。


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医疗服务体系,图为香港明爱医院。



其次,鼓励香港医疗机构在大湾区其他地方设立独资、合资和合作医疗机构,提高大湾区整体医疗卫生水平。


从香港在深圳已经办的医疗专业机构的情况来看,香港医疗机构在诊疗水平、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管理水平比大湾区珠三角九城市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明显具有领先水平。


在大湾区的珠三角九城市中,在鼓励民营资本办医院的同时,更应该鼓励港澳尤其是香港医疗机构在大湾区各地举办各种性质的医院,在土地资源、审批程序、社保定点、医师执业资格等方面享受与民办医院、公立医院同等的国民待遇。


一些公立医院可以与香港知名公立医院合作共办,把医院管理的权限让渡给香港医院的管理团队来行使,用香港医院管理的内部机制、管理方法改造内地按事业单位管理的机制不活、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的公立医院,在未来大湾区珠三角城市群形成公立医院、私立医院、香港医院三足鼎立、优势互补、相互竞争、充满活力的医疗服务体系,力争在不远的将来,使整个大湾区居民都能享受到香港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


再次,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的医疗服务公共服务平台,满足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异地就医的需要。


随着大湾区社会共同体和生活圈的逐步形成,湾区内居民在不同地区的就业、居住、养老、生活、上学等成为常态,满足居民在异地就医的需要就成为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要通过各地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合作,逐步实现大湾区内珠三角九城市所有医疗机构的互联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统一,实现港澳和珠三角九城市之间跨区转诊、跨区结算,并通过先进的手段和服务网络,打造几千家、上万家医院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统一的公共平台,为湾区居民异地看病提供方便的条件。


很多内地居民选择赴港注射疫苗。



最后,推广普及港澳的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国食品最安全的城市群和世界上食品最安全的地区之一。


近些年,内地问题食品事件不断发生,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内地居民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相比之下,香港的食品卫生安全程度要高的多,以致大量内地居民赴香港购买食品和日用品。


为此,在未来大湾区社会共同体和生活圈的形成过程中,应该把香港的食品卫生标准推广到整个大湾区,以香港的食品卫生标准作为检测、执法的主要标准,学习香港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和严格执法的法治精神,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同时,支持港澳业界在大湾区珠三角九城市承包或参与建设食品农产品基地,提高大湾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建立各地食品安全检测和执法联动机制,从源头上保障湾区居民的食品安全,确保大湾区不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2014年11月,东莞连续发生多起食品中毒事件。


点击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一 / “一国两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二十年

二 /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基本方向、目标和策略

三 / 全面正确认识“一国两制”,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四 / 实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化,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五 / 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资金的自由流动,建设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港深金融中心

六 /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港深金融中心的六大特色

七 /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港深金融中心的基本格局

八 / 实现人员的自由进出和社会政策的全面衔接,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共同体和居民生活圈(上)

九 / 实现人员的自由进出和社会政策的全面衔接,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共同体和居民生活圈(下)

十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理论和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