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国两制”与大湾区系列之四:移关合区,让大湾区成为最大自贸区
本报告全文13万字,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从制度、体制、机制、管理和政策创新的角度,研究大湾区未来的方向、功能和前景,探讨如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优势,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提出建设性、长远性、方向性意见和建议,供国家有关方面参考。 我们将连续十天推出本报告的精编内容,今天推出的是第四篇:《实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化,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作者:张思平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7-12-25
-
-
“一国两制”与大湾区系列之三:政治两制,经济社会一体,让它无边界可好?
本报告全文13万字,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从制度、体制、机制、管理和政策创新的角度,研究大湾区未来的方向、功能和前景,探讨如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优势,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提出建设性、长远性、方向性意见和建议,供国家有关方面参考。
作者:张思平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7-12-25
-
-
“一国两制”与大湾区系列之二:港澳内地化还是珠三角国际化?
本报告全文13万字,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从制度、体制、机制、管理和政策创新的角度,研究大湾区未来的方向、功能和前景,探讨如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优势,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提出建设性、长远性、方向性意见和建议,供国家有关方面参考。
作者:张思平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7-12-22
-
-
“一国两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二十年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被纳入国家战略,也是“一国两制”实践的二十周年。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建设的机遇面前,全面认识“一国两制”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思平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7-12-21
-
-
构建“一国两制”下的无边界大湾区
12月15日下午,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广东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南方改革论坛在广州举行。 张思平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方向与制度创新》的主题演讲。
作者:张思平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7-12-19
-
-
季晓南:增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动能
12月2日,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改革论坛·混合所有制改革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发表题为《增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动能》的演讲。
作者:季晓南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7-12-16
-
-
黄群慧:更加注重国企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12月2日,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改革论坛·混合所有制改革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发表题为《更加注重国企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的演讲。
作者:黄群慧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7-12-15
-
-
杨瑞龙:分类改革逻辑下的国企混改
12月2日,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改革论坛·混合所有制改革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杨瑞龙发表题为《分类改革逻辑下的国企混改》的演讲。
作者:杨瑞龙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7-12-14
-
-
张文魁:破解混改悖论在于引入非国有积极股东
12月2日,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改革论坛·混合所有制改革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发表题为《破解混改悖论在于引入非国有积极股东》的演讲。
作者:张文魁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7-12-12
-
-
国有企业的比重多少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12月10日,张思平出席“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治理挑战与中国角色”,并在“国企混改:方向与挑战”的全体大会中发表题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中国经济布局调整》的演讲。 全场气氛热烈,掌声多次响起。
作者:张思平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7-12-11